Authentic traditional Yang style taiji 传统杨式太极拳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搜索
 
 

结果按:
 


Rechercher 高级搜索

搜索
 
 

结果按:
 


Rechercher 高级搜索

最新主题
» 传统杨氏太极拳拳友会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五 十月 06, 2017 10:50 am 由 Admin

» My picture data 我的圖片資料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一 七月 25, 2016 2:32 am 由 Admin

» 廈門傳統楊氏太極拳友會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日 七月 24, 2016 5:53 pm 由 Admin

» Photo with the Taiji masters 太極名家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日 七月 24, 2016 5:08 pm 由 Admin

» 網站空間收藏照片集錦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六 十月 25, 2014 6:48 am 由 Admin

» 太极拳练习照片002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一月 22, 2014 3:01 am 由 Admin

» Tai chi practitioners photos 太极练习照片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一月 08, 2014 6:03 am 由 Admin

» Tai Chi practice photo collection 太极拳练习照片汇集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七月 17, 2013 4:10 am 由 Admin

» Traditional Yang Style Tai Chi Chuan 91 Movement Hand Form 杨澄甫式太极拳架91式拳谱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四 七月 04, 2013 3:45 am 由 Admin

最新主题
» 传统杨氏太极拳拳友会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五 十月 06, 2017 10:50 am 由 Admin

» My picture data 我的圖片資料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一 七月 25, 2016 2:32 am 由 Admin

» 廈門傳統楊氏太極拳友會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日 七月 24, 2016 5:53 pm 由 Admin

» Photo with the Taiji masters 太極名家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日 七月 24, 2016 5:08 pm 由 Admin

» 網站空間收藏照片集錦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六 十月 25, 2014 6:48 am 由 Admin

» 太极拳练习照片002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一月 22, 2014 3:01 am 由 Admin

» Tai chi practitioners photos 太极练习照片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一月 08, 2014 6:03 am 由 Admin

» Tai Chi practice photo collection 太极拳练习照片汇集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三 七月 17, 2013 4:10 am 由 Admin

» Traditional Yang Style Tai Chi Chuan 91 Movement Hand Form 杨澄甫式太极拳架91式拳谱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周四 七月 04, 2013 3:45 am 由 Admin

合作伙伴
免费论坛

免費論壇

关键词

 

本周最活跃发帖人
No user

十一月 2024
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
    123
45678910
11121314151617
18192021222324
252627282930 

日历 日历

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

向下

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 Empty 练习整劲的秘诀(无为太极)--大道到简至易

帖子  taiji 周五 三月 09, 2012 6:19 am

练法:

一、两脚平行分开,与肩同宽。两手五指自然分开,垂于体侧。两膝微曲,涌泉涵空,十趾微抓地面。尾闾中正,谷道上提。头正劲直,两眼平视前方。全身放松,排除杂念,静立片刻。

二、两臂由体前如太极起势那样缓缓直臂举起,与肩同高。两手之间约与肩同宽手心朝下,十指向前。两肘微曲,沉肩附肘。

三、两臂不动,腰向右旋,以腰催左臂向前水平伸出,此时,右臂恰好随腰右旋被拉回略向后,形成左臂间伸,右臂微后撤(注意:右臂的后撤是由腰的右旋催送左手而自然形成的,决不是右臂的单纯后收)的姿势。此时,再将腰左旋,以腰将右臂催送前伸。如此不停地用腰的左右拧旋来催送两手向前来回伸探,十指微曲,意在指端。初练时可缓慢运行,主要体会腰催肩、肩催肘、肘催手的三催劲。熟练后可逐渐加快速度,体会浑身整体抖弹的感觉。当然,练习过程中两脚的微微蹬地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,舍此则为无源之劲。但这只能*习练者从中认真体悟,非纸上所能说清的。

练习此功,可以将人的腰比做横木时,两木杠则随横木之动而动。

有内家拳或内功基础者,坚持习练此功十日左右,便觉得两手指端热、胀、麻感甚烈,甚至十指端似有水银流动般之热流感。此时,内气已直贯指端矣!坚持习练,其妙无穷。

此功看似简单,实则奥妙异常,法简效宏,诚为难得的内家秘技。所谓大道到简至易,诚非虚言也!

但要说明的是,此功虽佳,亦只是求取整劲内功劲力的一条简便途径而已,它不可能饮食更多的劲道。不过,有此功做基础,练习其它劲道则是半功倍之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内家拳整劲的发放方法

  作为内家拳的形意、太极、八卦,都主张发整劲。这在三种拳的拳谱中都能体现出来,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,太极拳谱中的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,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,八卦掌谱中的眼到,手到,腰腿到都是说整劲的。所谓整劲,就是发力时,手、脚、身一处动,处处都动,不是只动手臂的局部发力

整劲怎么发放,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。

  一、以腰为主宰,由腰到胯、到膝、到足。由腰到脊、到肩、到肘、到手的发劲方法

  这种发劲方法,主要靠身体的姿势来完成。内家拳的姿势要求基本一致,大致是含胸、拔背、沉肩(松肩)、坠肘、坐腕、收臀、提裆、吊顶等。其中关键是腰,主张主宰于腰腰为纛发力时,腰部要向后挺腰的自然生理状态是向前弯曲的,腰一挺,则由曲变直,曲短直长,其劲力则向上下延伸向上一股,沿脊柱上行,催动脊背上拔,这就是拔背杨澄甫说能含胸自然能拔背,其实反过来也对,能拔背自然能含胸。力再由脊背达于两膊,主要是肩、肘、腕,通过沉肩、坠肘、坐腕、舒掌,使力量达于掌指(或掌心)。其中沉肩、坠肘非常重要,拳谱云:身力到手,肩之所为肩垂则气力到肘,肘垂则气力到手

  这里重点说一下含胸拔背的练法和标准。《太极拳表解》中说:含胸,胸略内含。”“拔背,使气贴于背。含胸的方法:主要力源是挺腰,命门穴后凸,配合两肩胛骨和双臂向前外展送。形意拳的说法是:两肩要扣,这样自然会出现胸向内收的姿态。至于含胸拔背多大程度为合适,只说胸略内含,多大为,书上没有介绍过。我根据多年练拳教拳的经验,找出了两条检验的标准,一是按形意拳谱

脊背要圆、气力催身的要求,检查脊背是否圆了,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。圆了,竖沟没有了,就算达到标准了。二是用来衡量,《十三势行功心解》中说牵动往来气贴背。《太极拳表解》中说拔背使气贴于背,都是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。怎么检查是否贴背了呢?当你深呼吸时,如果挺胸,前胸有紧的感觉,像是有一张纸贴上去了一样;当你含胸拔背时,后背紧,像是有一张纸贴在后背上了,这就是气贴背。当你不挺不含时,前胸后背的感觉都不明显。当你做到气贴背时,小腹则有挺实的感觉,这就是气沉丹田,能如此则下盘稳固,如挺胸则气拥胸际,下盘不稳,否则,小腹则没有这样的感觉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松胸实腹(能含胸拔背,胸就松了)。有人说含胸要含成后边一张弓,前边一个坑,那就做了,做错了。含胸拔背正确了,不仅下盘稳固,而且发力的效果大增,正像杨澄甫所说能拔背则力由脊发,力大无穷矣。另外,内气由脊柱经过,有益于扩通督脉,贯通小周天。

  再说沉肩坠肘,这两项也是互相依赖,互相制约的。肘抬则肩必耸,肩沉又促使肘坠。肩的动作应当包括三项内容:沉、扣、展。沉肩,是肩向下沉,使脊背之力通过肩传递到肘,这就是肩催肘肩垂则力催肘前,沉肩也促使气沉丹田。如两肩端起(八反中称之为寒肩”——人们遇寒冷时,两肩耸起的现象)两肩端起则气上浮,全身皆不得力,当然发力就不整了肩扣,就是两肩向前外展扣,可使背圆,胸含,

辅助使肩的力量到肘。形意拳有肩扣则气力到肘之说。肩开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头和肩胛骨之间的缝隙拉开,起到放长击远的目的。拉开后,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连结处有一小沟。我的老师萧功卓在肩展开时,开处可放下一个小酒杯。沉、扣、展三者同时运作,似乎互相矛盾,不易做到,这就要.求在肩的松柔情况下,慢慢去体悟,绝不能僵。所谓坠肘,也叫垂肘,坠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时又向前。拳谱云肘垂则气力到手。但是如果只单纯下坠,没有向前动作的力量,就不能使气力到手。

  腰挺,向下的力量,催动胯部剥向下向前移动,这叫腰催胯。因为胯和臀是连在一起的,所以一般不说胯而说臀,叫做收臀、敛臀、垂刊臀,但我认为收、敛并不太确切,这容易让人理解成向前平移,而没有向下的力量,这样就起不到胯催膝引的作用。只有臀部既向下又向前才一能催动胯的力量向下,再催动膝,引膝再催动足,这就是胯催膝,膝催一足的传动方法。
  腰挺,腰部直了,臀部向下向前收了,原先腰部的横沟就没有了,用手由腰向下摸,臀部和腰部 是平的,感觉不到臀部突起。挺腰目要贯穿在打拳的全过程,但在发力时,要加大挺腰的力度。这时当你手放在一个训练有素的拳家的腰部时,你会有命门穴向外突的感觉。当你将两手分别放在其臀部和挨着腰的背部时,你会感到臀部在向下运转,背部则有上拔的动势。

  挺腰、含胸拔背、收臀……几项要领是既制约又相辅相成的,像一台机器上的几个啮合严实的齿轮,一动俱动,一停俱停,达到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坠胯不仅能达到胯催膝的目的,同时也推动了提裆,所以拳谱说提裆要领收臀为高,反之,臀不收而后突,裆部则会自然下坠。下坠则又会影响收臀。收臀、提裆又能促使丹田气沉,发力。收臀和拔背也是互动的,收臀正确了,含胸也就正确了。如果臀不收而后突,必然会挺胸,说句土话,叫做撅屁股必然挺胸。这几项虽然是互动的齿轮,但主动轮是腰,其它为从动轮。所以说关键在腰,腰为纛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隙

  这种方法多在发寸劲时使用,当挨近敌方时,腰一挺,可骤然发出爆发力。这就是寸劲

   说内家拳的发劲方法,离不开气。拳谱及前人对气的论述颇多。如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稍滞劲之气之苗,气者劲之根等等。

  发力时,气的运行路线和劲力的传递路线基本是一致的,气由田发出至命门穴命门穴向后一凸,气则由腰部向上下分开。向上,沿督脉上行,经两膊达于大小臂,最后到劳宫穴或指尖。向下,经尾间会阴,沿腿到达脚心涌泉,然后从原路返回,与向上气合在一起,同时到达手掌。这一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。这就是丹田劲力的发放方法。气的运用关键是有气欲求力之足,必先求气之充得气的方法和身体的姿势密不可分,姿势在气功三要素中叫做调身。如含胸拔背、收臀等。姿势既是得气的方法,也是用气的方法。另一项是放松,用意不用力,在气功叫做调心炼气是内家拳主要得力途径。方法是打拳、站桩,形意、太极、八卦都有桩法。如形意拳的三体式。另外八卦掌的转圈本身就是行步桩功。太极套路的用意不用力,也是在炼气。拳谱中的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说明了得气的方法和气的功用。所以内家拳特别重视,强调欲求力之足,先求气之充气不充则力不足,气不足以之为顾法,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,以之为打法,则如战者之兵马赢弱气充时还可以达到用则有,不用则无,拈手即来,不用想气怎么用和气的运行路线

  二、虎扑羊式的手足身同进的发力方法

  形意拳讲究起手好似虎扑羊。看见过虎扑羊?虎的后腿一蹬,一跃而起,整个身子扑到羊的身上,靠的是整个身子的前拥力量。这种整体的扑劲,形意、八卦、太极都有要求。形意拳叫做打法先上身,手足齐到方为真打人如亲嘴,手到身要拥(太极也有此说)”。八卦掌的说法是腿到手! 腰要到,心真神真力又真,欲动j时先动根,手快不如半步跟。太{拳以武派最为明显,要求进步必跟,退步必撤。这些都是要求击,时手进、足进,身子同时也进,这j是一拥而进的整劲。靠的是后腿f蹬动(消息全凭后腿蹬)。蹬劲i大,整劲越强。不像一般打人,只{手臂的伸缩或身体前倾,这样击,的距离短。据说郭云深练虎扑一跃三丈,这是其一。二是在壬进之前,有一个蓄劲的过程,蓄而后发,特别是内家拳多三 张后发制人引进落空。在司 化时,边化边蓄劲,蓄的方法南”();神束、形束、丹田束,杰时力就蓄上了。然后一张身去古 敌。形意拳叫做束身而起,张身葡落,一束身就要起,一张身就要拜()”。拳谱云束展二字一儡亡。有了这一,再一张身(屈身)力量就大多了。其三,这种方注可以做到边化边进身击打,进身躺过了敌人击打的力点,保护了自己,又能打人。比如敌用右掌击教左脸或用右摆拳击我,一般是先身鬈闪而后再攻,或者是以左臂挑挂,右手同时攻,虽然是边化边打,但对方的攻击力点(手掌或小臂)仍可打在你挑挂的手臂甚至脸或身上。如果我们在化的同时,甚至在敌一出手时我就进身,就躲过了敌的力点,即便被打上,也是大臂,力量就小多了。再如敌用转身鞭腿(摆莲腿)击我时,当其转身起腿时,我却不躲不退,而是手足身同进,这叫硬打硬进无遮拦,既躲过了敌击打的力点,又能后发先至,一拥而进,即便不发力,也可将敌扑倒。其四,这种方法速度要快,如果光靠手臂的伸展去击敌,这只是手臂前进的速度。如果手足身同进,就是手臂的伸展速度,加上足和身子前进的速度,两速合一,速度当然要快得多。速度快,力量当然也就大了。拳谱云未曾动梢先动根,手快不如半步跟,跟半步,效果极佳。还有,腿脚前进时,要进入敌之裆部,这叫脚踏中门抢地位,就是神仙也难防,腿脚一进入对方两腿中间,就如踹了敌营一样,使敌惊慌失措,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。当然要注意引进落空后再进,不能硬往敌的枪口上撞。当然还得有胆量,敢于近身去打,所谓打人如亲嘴,进到贴身亲嘴的距离,效果才佳。我在太极推手中运用此种方法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

  三、衬劲——前手打人后手用劲的发力方法

  所谓衬劲,就是在多数情况下,不直接和敌人接触,仅作为防守用,作陪衬用之劲。虽然防守有时也和敌人接触,但目的不是击人,而截拦或引化敌力,使敌力落空,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。但防守的另一个目的就少为人知,或很少有人实践了,这就是衬劲加大了击人手的力量,虽然和击人力量相反。

(衬劲----矛盾力对称劲)

  衬劲的发放方法,是其用力的方向和击敌力量的方向基本相反,即前手向前用力,后手要向后用力(如崩拳)手向上用前力,后手要向下用力(如金鸡独立)。前手向右上用力,后手向左下用力(如斜飞式),方向正好相反,依此类推。但在多数情况下,这两个力又不一定正好相反,即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。比如,手向正前用力,后手可以斜向后,斜向上、下,甚至左右。比如太极拳的搂膝拗步,右手前击时,左手是向左下后搂按。在练拳时,这种搂的意念也要加重,不能让左手了。左手意念重了,右手会有一种自然向前伸的感觉,亦会加重手的胀麻感。这一点有兴趣的同志不妨一试,自会明白。我看过王培生先生一个太极推手的录像,他用搂膝拗步推人,特别强调了后手(搂手)用力,他说只要后手用力,前手不用用力,对方自然会被推出,并且作了表演。将人推出后,他说他的前手并没用力,仅靠后手用力,就能将人推出,这一点我做不到。但是,后手用力可以加大前手的力量,是可以肯定的,这是后手作为衬劲的。但有的情况下,是双手同时进击的,如太极的双撞捶、形意的马形、八卦的猛虎扑食都是双手同时向前用力的,没有后手作衬劲,这时可以用身体作衬劲。当双手向前用力时,除做好含胸拔背,腰向后挺外,要使整个身体的上半身在保持尾间中正(忌前俯后仰)的情况下,立体向后位移,同样可以加大双手击人的力量。再如双掌一下一上同时向左(掌心也向左)侧击人(如:小九天中的猴顶云”)时,上身要立体向右平移,不能只移胯部,同样可以加大击人手的力量。



  这种衬劲的方向和击人力量的方向相反,是否会削弱击人的力量呢?我认为不仅不会,而且会起到力半功倍的效果,有兴趣的同志不妨一试,一试便知。不仅自己能感觉到,旁观者也可看得出。

  总之,靠腰向后的挺劲,虎扑羊的扑劲和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衬劲,这三种发劲方法,多数情况下是同时运用的。但第一种是主要的,基本的,不用第一种方法,也就是说,如果挺胸突臀,腰不后挺而前塌,比如双撞捶,最后发力时,胸一挺,整劲就会大大削弱甚至丧失。

  最后再强调一下,发整劲和局部发力是大不一样的,对技击来说,整劲的力量要大得多,对健身而言,发整劲可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,一举动,周身上下四肢百骸都在运动,这样就要比仅手臂或腿脚动的运动量要大,健身效果当然要好

taiji

帖子数 : 5
注册日期 : 11-07-05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